一、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
1.固定资产方面。我国此次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为:自2009年1月1日起,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不分地区和行业)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此项改革方案实施后,在节税效应的影响下,企业将有更充足的动力构建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经营水平、增强竞争力。同时,大量基础设施的构建导致固定资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从而拉动制造型企业的发展,对于刺激经济、促进就业等有着积极作用。
2.进口设备方面。此次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取消了进口设备增值税的免税政策,消除了购买和使用国内外设备在增值税纳税方面的差异。这种“公平”的、“一视同仁”的做法,实质上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下游客户基础。
3.外商投资企业方面。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还取消了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将大大有利于本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设备国产化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
上述三种措施的综合效果,消除了因企业性质与固定资产来源不同而造成的税收政策差异,使本国企业与外资企业、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在税收方面处于同一起跑线,大大促进了本国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鉴于我国市场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成本相对较低,我国企业生产制造水平日益提高,国产设备比进口设备更具有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上述改革措施还将大大刺激我国生产制造型企业产品需求量的增多,为扩大内需提供了一定的税收政策支持。
4.小规模纳税人方面。此次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将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从6%(工业企业)与4%(商业企业)统一调减至3%。该项措施为减轻小规模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降低营运成本、增大利润空间、增强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大大鼓励与扶持了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为劳动力富足的我国人才市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5.矿产品增值税方面。除了上述减少税收与降低税率的鼓励措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还提出了一项旨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提升税率措施,即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这一税率的提升,体现出国家贯彻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此项措施的实施,增加了矿产品经营企业的运营成本,考验了该行业企业的经营实力,达到淘汰一批经营业绩不佳、管理不善、实力不强的中小型矿产品经营企业的目的,从而从税收的角度为全社会的资源节约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政策支持。
二、增值税转型下的企业纳税筹划
(一)纳税人性质
由于不同类别纳税人所适用的税率和征收方法不同,纳税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人或营业税纳税人之间进行筹划与安排。
1.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在进行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身份选择时,通常可采用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判别法与无差别平衡点抵扣率判别法两种方法来判别究竟哪种纳税人身份更能实现“节税”目的。
(1)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判别法。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是指企业产品的增值率达到某一数值时,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相等。从两种增值税纳税人的计税原理来看,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是以增值额为计算基础,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是以不含税收入作为计算基础。因此,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的计算公式为: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即:销售额×增值税税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销售额×征收率;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征收率/增值税税率。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已于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删除了有关不得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的规定,允许纳税人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设置工业和商业两档征收率,将征收率统一降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利用这一政策,有的公司采取了如下的筹划方案,结果筹划不成,却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涉税风险。
案例:
A公司为石灰石开采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B公司为A公司新近收购并控股的石灰石开采企业,该公司于2008年11月中旬注册,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两公司同在一个县城,相距30公里。
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由原适用税率为13%恢复到17%,该政策的变化对于矿产品生产企业来说,税率的提高意味着税负的增加,操作不妥将直接造成公司经济效益的下降,于是A公司考虑作出以下安排。
确定矿产品不含税定价。按原含税价作为2009年的销售价,对于A公司是不利的。增值税作为流转税具有转嫁性,是由购买者来负担的。石灰石产品一般是生产水泥产品的原材料,A公司开采的石灰石大多数销售给水泥制造企业,这些企业均为一般纳税人。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必然是销项税金大于进项税金,会缴纳增值税。
保证A公司的产品利润率。自2009年起,A公司所有石灰石销售价以2008年不含税价为基础,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以此将增值税税率增加的税负转嫁给下家。而A公司的下家多支付了4%的税款,可以作为进项税金进行抵扣,不会增加下家的成本,没有增加下家的资金流出。
由于新修订的增值税条例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A公司与B公司都为非金属矿石灰石开采企业,前者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后者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石灰石销售另一部分市场是公路建设部门和房地产建设公司及个人,分别用作公路基础路面的铺设和房屋建筑物基础的浇筑,这一类用户很多不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需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为此,营销策略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
纳税筹划前:一般纳税人销售产品给非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以A公司为例,由于进项税金仅限于炸药、电费、运费等少量物资劳务,增值税税负在9.5%左右(实缴增值税/主营业务收入)。
筹划方案:
对于非一般纳税人的用户,因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B公司销售比A公司销售有优势,增值税税负下降6.5%。
例如,2009年某交通局向A公司购入石灰石价税共计50万元,A公司实现的收入为50÷1.17=42.74(万元),改由B公司销售给某交通局,B公司实现的收入为50÷1.03=48.54(万元)。以销售含税额50万元计算,转移销售后B公司可增加利润5.8万元。
方案点评:
该方案看似完美,但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条例第十一条所称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为: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和第三十四条第二款:“除本细则第二十九条规定外,纳税人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根据上述规定,B公司销售额达到50万元就必须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而且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规定可知此纳税人身份具有不可逆转性。
如果B公司的销售额一旦超过50万元而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后果是十分严重的。B公司的销售将按17%征收增值税,然而没有相应的进项可以抵扣,增值税税负率将达17%。
例如:某工业企业账簿记载销售收入为50万元,为小规模纳税人,当年缴纳税款1.5万元。但是如果,经过稽查部门查补50万元少计算收入,则该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为100万元,超过了50万元的认定标准,而该企业未申请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根据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纳税人。
补税:100×17%-1.5=15.5(万元)而不是50×3%=1.5(万元)。
所以,虽然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降低为3%,很多企业会有成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动力,但如果企业对增值税条例把握不好,如将视同销售收入等处理不当,造成收入超过50万元但未申报一般纳税人,补税金额将十分巨大。
纳税筹划方案是建立在正确理解税法的基础上的。如果纳税人理解税法不当,很容易造成纳税筹划风险。
【来源:中华会计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