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丁元霖第四章 商品流通的核算(二)
《商品流通企业会计》——丁元霖
第四章 商品流通的核算(二)
查找更多

第一节 售价金额核算之一——购进的核算

售价金额核算,又称“售价核算,实物负责制”,是一般零售企业所采用的一种核算方法。零售企业与批发企业在业务经营和管理上不尽相同,它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经营的商品品种繁多;交易次数频繁而数量零星;销售的对象主要是广大消费者;销售时一般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并不一定都要填制销货凭证;售货部门对其所经销的商品负有物资保管责任。因此,一般零售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具备按照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设置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条件来控制每种商品的数量和金额。

为了适应一般零售企业的经营特点,有利于其开展商品经营业务,充分发挥营业员的工作效率,并简化记账工作,零售企业一般采用售价金额核算。

一、售价金额核算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实物负责制

企业为了加强对库存商品的管理和控制,将经营商品的柜组或门市部划分为若干实物负责小组,实物负责小组对其经管的全部商品承担经济责任。在实物负责小组内,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分工,对商品的购进、销售、调拨、调价、削价、溢缺等,都要建立必要的手续制度,这是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基础。

(二)库存商品按售价记账

库存商品总分类账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都必须按售价记账,并按实物负责小组设置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以随时反映和掌握各实物负责小组对其经管商品所承担经济责任的情况,这是售价金额核算的核心。

零售企业售价记账的售价,从理论上讲应是商品的销售价格,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零售企业销售商品时在柜面上的标价却包括了销项税额。因此,售价记账的售价由销售价格和销项税额两部分组成,也就是说,售价是含税价格。

(三)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由于库存商品按售价记账,在商品购进时,“库存商品”账户里反映的是商品的售价,这就与购进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不一致。因此,需要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以反映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在月末要分摊和结转已销商品所实现的商品进销差价。

(四)加强商品盘点

由于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户只反映和控制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指标,不反映数量和进价金额指标,期末为了核实各实物负责小组库存商品的实有数额,每月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盘点,计算出实际结存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并与账面结存金额进行核对。如发生不符时,要及时査明原因,进行处理,以达到账实相符,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和完整的目的。对于有自然损耗的商品,应当核定损耗率作为考核的依据。此外,遇到实物负责人调动时,必须进行临时盘点,以分清责任;遇到商品调价,必须通过商品盘点,才能确定调价金额,进行账面调整。

二、商品购进的业务程序与核算

零售企业为了满足各层次消费者对商品多样化的需要,应做好商品预测和市场分析工作,有计划地从批发企业和生产企业购进商品。对于商品购进的交接方式,同城购进一般采用“提货制”或“送货制”方式,异地购进一般采用“发货制”方式。

同城商品购进的业务程序一般是:由零售企业的采购员到供货单位挑选商品,取得供货单位的专用发票,据以办理结算,以转账支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付货款和增值税额。如果采取“提货制”,采购员就可以提取商品,取回专用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交与业务部门,由其核对专用发票上开列的购进单价是否正确,以维护企业的利益,经核定零售单价后在发票联上加盖价格核讫章,并根据专用发票上列明的商品货号、品名、规格、等级、数量与实物进行核对,检查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验收无误后,由业务部门在专用发票上签收后,转交财会部门入账。零售企业也可以根据管理上的需要,由业务部门另行填制收货单一式数联,其中一联连同供货单位的专用发票一并送交财会部门。收货单的格式见图表4-1。如果采取“送货制”,则由采购员去供货单位储运部门办理送货手续。其核价和验收手续与“提货制”基本相同,不再重述。

由于零售企业的商品采购费用数额较小,为了简化核算手续,通常将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本书也按这一方法阐述。

财会部门根据采购员交来的结算凭证和核价人员送来的专用发票(发票联),复核无误后,按其所列明的货款,借记“在途物资”账户;按其所列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账户;按价税合计,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票据”、“其他货币资金”等账户。根据实物负责小组送来的商品验收入库凭证,复核无误后,按售价金额,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进价金额,贷记“在途物资”账户;售价金额与进价金额之间的差额,则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例】上海百货商店向上海针织品公司购进毛巾一批,根据上海针织品公司的专用发票填制收货单如图表4-1所示。

(1)财会部门收到专用发票(发票联),列明货款23200元,增值税额3944元,当即签发转账支票付讫,作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上海针织品公司     232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944.00

   贷:银行存款                 27144.00

(2)财会部门收到针织柜转来的收货单,列明售价金额31100元,商品已全部验收入库,结转商品采购成本,作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针织柜     31100.00

   贷:在途物资——上海针织品公司     23200.00

   贷:商品进销差价——针织柜       7900.00

“商品进销差价”账户是资产类账户,它是“库存商品”账户的抵减账户,用以反映企业库存商品售价金额与进价金额之间的差额。企业商品购进、溢余及调价增值发生差价时,记入贷方;企业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商品短缺、削价及调价减值等而注销差价时,记入借方;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企业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期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减去“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就是库存商品的进价金额。

三、进货退出的核算

零售企业购进商品,一般是整件整箱地验收入库的,事后发现商品的品种、规格与专用发票所列不符,或质量不符要求等情况,应及时与供货单位联系,经其同意后,由供货单位开出退货的红字专用发票,办理退货手续,然后将商品退还供货单位,作进货退出处理。

【例】上海百货商店发现日前购进的素色丝光毛巾中有100条质量不符要求,与上海针织品公司联系,对方同意退货。该毛巾每条进价5.50元,售价7.40元。

1)商品退出后,根据针织柜转来的红字收货单,作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针织柜     

   贷:在途物资——上海针织品公司     

   贷:商品进销差价——针织柜        

(2)收到对方开来退货的红字专用发票,应退货款550元,增值税额93.50元,款项均未收到,作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上海针织品公司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上海针织品公司         

四、购进商品退补价的核算

零售企业购进商品后,有时会收到供货单位开来的更正发票,更正其开错的商品货款。更正商品货款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只更正购进价格;另一种是既更正购进价格,又更正零售价格,以下分别讲述这两种情况的核算方法。

(一)只更正购进价格的核算

当供货单位开来更正发票时,由于只更正购进价格,没有影响到商品的零售价格,因此,核算时应调整“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而不能调整“库存商品”账户。若是供货单位退还货款,应根据其红字专用发票冲减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用红字借记“在途物资”账户和“应交税费”账户,贷记“应收账款”账户;同时还要增加商品的进销差价,用红字借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若是供货单位补收货款,则应根据专用发票增加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借记“在途物资”账户和“应交税费”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同时还要减少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贷记“在途物资”账户。

【例】光明商厦日前从上海五金公司购进钢丝钳1000把,每把购进单价11.50元,零售单价15元,商品已由五金柜验收入库,现收到供货单位更正专用发票,钢丝钳每把批发单价应为11.10元,应退货款400元,增值税额68元。

(1)冲减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作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上海五金公司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上海五金公司           

(2)同时调整商品进销差价,作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五金柜    

   贷:在途物资——上海五金公司        

(二)购进价格和零售价格同时更正的核算

当供货单位由于商品品种、等级搞错等原因而开错价格,事后开来更正发票需要更正批发价和零售价,如因更正价格而使供货单位应退还货款时,应根据更正专用发票冲减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其核算方法与只更正购进价格的核算方法相同,同时,还要冲减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和进价成本,应用红字按更正后售价金额与原入账售价金额的差额,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应退货款的数额,贷记“在途物资”账户;并按照更正后进销差价与原入账进销差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如因更正价格而供货单位应补收货款时,应根据其开来的更正发票增加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其核算方法与只更正购进价格的核算方法相同,同时还要增加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和进价成本。按更正后售价金额与原入账售价金额的差额,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补收货款数额,贷记“在途物资”账户;按更正后进销差价与原入账进销差价的差额,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例】中兴商厦日前从上海百货公司购进尼龙自开伞500把,每把购进单价18元,零售单价24元。商品已由百货柜验收入库,现收到供货单位更正专用发票,每把尼龙自开伞购进单价为15元,零售单价为20元,应退货款1500元,增值税额255元。

(1)冲减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作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上海百货公司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上海百货公司           

(2)同时冲减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和进价成本,作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百货柜           

   贷:在途物资——上海百货公司                  

   贷:商品进销差价——百货柜                       

五、购进商品发生短缺和溢余的核算

零售企业在购进商品时,必须严格坚持商品验收制度,认真负责地验收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营业柜组在验收过程中,发现商品数量有短缺或溢余时,若是同城购进的商品即可与供货单位联系,或从对方补回其少发的商品,或将对方多发的商品退还,这样在会计核算上就不反映商品的短缺或溢余;若是从异地购进的商品,一时难以查明原因,应由验收柜组填制“商品购进短缺溢余报告单”,财会部门据以按进价将短缺或溢余的商品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并按实收商品数量的售价金额,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查明原因后的核算方法与批发企业相同,即区别各种不同的原因从“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转入各有关的账户。

【例】冠生园食品公司向南京食品厂购入咖喱牛肉干1000千克,每千克进价54元,售价72元,采用托收承付结算。

(1)3月2日,收到银行转来托收凭证,内附专用发票(发票联)计货款54000元,增值税额9180元,运费凭证400元,査验与合同相符,予以承付,作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南京食品厂        540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9220.00

借:销售费用——运杂费            360.00

   贷:银行存款                    63580.00

(2)3月5日,咖喱牛肉干已运到,由零食柜验收,实收949千克,短缺51千克,原因待査。

①根据验收入库的收货单,结转商品采购成本,作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零食柜                   68328.00

   贷:在途物资——南京食品厂                        51246.00

   贷:商品进销差价——零食柜                        17082.00

②根据商品购进短缺溢余报告单,作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754.00

   贷:在途物资——南京食品厂         275400

(3)3月10日,査明短缺的牛肉干中有1千克是自然损耗,经领导批准予以转账,作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商品损耗         54.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54.00

(4)3月12日,经查明短缺的牛肉干中有50千克是对方少发,经联系后,对方决定不再补发商品,开来红字专用发票,并汇来退货款2700元,增值税额459元,已存入银行。

①根据红字专用发票冲销商品采购额和进项税额,作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南京食品厂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南京食品厂              

②根据银行收账通知,作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159.00

   贷:应收账款——南京食品广     3159.00

③冲转待处理财产损溢,作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在途物资——南京食品厂  

第二节 售价金额核算之二——销售的核算

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的过程是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过程,也是商品价值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前提。而零售企业的销售对象,除少量售与企事业单位外,绝大多数是售与广大的个人消费者,零售企业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因此,零售企业必须积极地组织货源,以满足市场需求。

一、商品销售的业务程序与核算

零售企业的商品销售业务,一般按营业柜组或门市部组织进行。商品销售的业务程序,根据企业的规模、经营商品的特点以及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所不同。

零售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除少数企事业单位采取转账结算外,主要是收取现金。收款的方式有分散收款和集中收款两种。分散收款,是指营业员直接收款,除了企事业单位外,一般不填制销售凭证,手续简便,交易迅速,但销货与收款由营业员一人经手,容易发生差错与弊端。集中收款是指设立收款台,由营业员填制销货凭证,消费者据以向收款台交款,然后由消费者凭盖有收款台“现金收讫”印章的销货凭证向营业员领取商品,或者由营业员收款后连同填制的销货凭证由内部传递给收款台,收款员收款盖章后退回销货凭证,营业员据以向消费者交付商品。采用集中收款,每日营业结束后,营业员应根据销货凭证计算出销货总金额,并与收款台实收金额进行核对,以检査收款是否正确,这种方式由于钱货分管,职责分明,制度严密,因此不易发生差错,但手续繁琐。

零售企业销货除了采用现金结算外,也有少量采用转账支票、银行本票和商业汇票结算的。

不论采用哪一种收款方式,均应在当天解缴销货款,解缴的方式有分散解缴和集中解缴两种。分散解缴就是在每天营业结束后,若采取分散收款的,由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安排专人负责;若采取集中收款的,则由收款员负责,都按其所收的销货款,填制解款单,将现金直接解存银行,取得解款单回单后,将其送交财会部门。集中解缴是每天营业结束后,若采取分散收款的,由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安排专人负责;若采取集中收款的,则由收款员负责,都按其所收的销货款填制“商品销售收入缴款单”,其格式如图表4-2所示。

“商品销售收入缴款单”一式两联,连同销货款一并送交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应当面点收,加盖“收讫”戳记,一联退还缴款部门,作为其缴款的依据;一联留在财会部门,作为收款的入账凭证。财会部门将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的销货款集中汇总后填制解款单,将销货收人的现金全部解存银行。

零售企业商品销售业务是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进行核算。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平时在“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中反映含税的销售收入,期末再将其调整为真正的商品销售额,即不含税的销售额。商品销售后,财会部门要反映商品销售收入和收入货款的情况,同时为了能及时反映商品实物负责小组库存商品的购销动态和结存情况,便于各实物负责小组随时掌握其经管商品的价值,明确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需要随时转销已销库存商品的成本。由于零售企业库存商品是按售价反映的,因此,转销库存商品的金额同反映商品销售收入增加的金额是一致的。而商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价,在“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内反映,所以,当已销商品按售价从“库存商品”账户内转销时,从理论上讲,应该同时将这部分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也从“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内转销,将已销商品的成本调整为进价,即在“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内用进价反映。但是,每天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工作量很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平时把已销商品按售价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月末一次计算出当月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再将商品销售成本调整成为进价。这是售价金额核算法下企业商品销售核算的特点。

【例】上海商厦为信用卡特约单位,信用卡结算手续费率为1%,3月10日各营业柜组商品销售及货款收入情况如图表4-3所示。

(1)财会部门根据各营业柜组交来的商品销售收入缴款单及现金、签购单和转账支票,根据签购单编制计汇单,并与转账支票一并存入银行,作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      28600.00

借:银行存款      7670.00

借:财务费用      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百货柜  1329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服装柜  126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食品柜  10359.00

(2)将现金集中解存银行,取得解款单回单,作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28600.00

   贷:库存现金      28600.00

同时转销库存商品,作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百货柜    13291.00

借:主营业务成本——服装柜     1267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食品柜    10359.00

   贷:库存商品——百货柜           13291.00

   贷:库存商品——服装柜          12670.00

   贷:库存商品——食品柜          10359.00

通过转销库存商品,可以及时反映各营业柜组经管商品的库存额和经济责任。采取集中收款方式的企业,每日营业结束后,收款员应将销货凭证或销货计数卡与收入现金进行核对,如有不符,应填制“销货款短缺溢余报告单”,其格式如图表4-4所示。

销货款短缺溢余报告单一式数联,其中一联送交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对于短缺或溢余款,先列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等查清情况,并经领导批准后,再转入“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账户。对于短缺款如果确定应由责任人赔偿时,则转入“其他应收款”账户。

二、受托代销商品销售的核算

零售企业进行受托代销业务,事先由业务部门与供货单位订立“受托代销合同”,合同上注明货款的结算方式和时间及商品的质量和保管的责任等。

(一)作商品购销方式受托代销商品的核算

企业收到受托代销商品时,并没有取得商品的所有权,为了加强对受托代销商品的管理,在受托代销商品验收入库时,应按售价金额,借记“受托代销商品”账户;按进价金额,贷记“受托代销商品款”账户;售价金额与进价金额之间的差价,则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代销商品销售后,借记“库存现金”账户,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并按售价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贷记“委托代销商品”账户;同时结转代销商品款,借记“受托代销商品款”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当按合同规定的日期收到已售代销商品的专用发票,支付其货款和增值税额时,借记“应付账款”账户和“应交税费”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例】卢湾商厦根据受托代销合同,接受湖州服装厂100件羊牌男式皮夹克的代销业务,该皮夹克购进单价6¾元,零售单价900元,合同规定每个月末结算一次货款。

(1)12月5日,收到100件皮夹克,由服装柜验收入库,作分录如下:

借:受托代销商品——服装柜      9000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湖州服装厂      65400.00

   贷:商品进销差价——服装柜         24600.00

(2)12月21日,服装柜销售羊牌男式皮夹克50件,收到现金45000元。

①反映主营业务收入,作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       45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服装柜   45000.00

②同时注销受托代销商品,作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服装柜   45000.00

   贷:受托代销商品——湖州服装厂     45000.00

③结转受托代销商品款,作分录如下:

借:受托代销商品款——湖州服装厂  32700.00

   贷:应付账款——湖州服装厂         32700.00

(3)12月31日,收到湖州服装厂的专用发票,开列羊牌男式皮夹克50件,每件654元,计货款32700元,增值税额5559元,款项当即汇付对方,作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湖州服装厂       327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559.00

   贷:银行存款                 38259.00

(二)收取代销手续费方式受托代销商品的核算

采用收取代销手续费方式的企业,在收到代销商品时,按代销商品的售价,借记“受托代销商品”账户,贷记“受托代销商品款”账户。

代销商品销售的核算以及结算代销手续费的核算方法,与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企业基本相同,已在第三章第二节作了阐述,不再重复。

三、商品销售成本的调整

零售企业由于平时按商品售价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月末为了核算商品销售业务经营成果,就需要通过计算和结转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将商品销售成本由售整为进价。正确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是正确核算商品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价值的基础。

零售企业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方法有综合差价率推算法、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和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三种。

(一)综合差价率推算法

综合差价率推算法是按全部商品的存销比例,推算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先将期末结转前的“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除以期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加上“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与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之和,计算出本期商品的综合差价率,再乘以本期商品销售收入,计算出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其计算公式如下:

【例】浦江商厦12月31日有关账户的资料如下:

结转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198608元

库存商品账户余额338800元

受托代销商品账户余额56000元

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余额396200元

用综合差价率推算法计算并结转已销商品进销差价:

综合差价率=198608/(338800+56000+396200)=25.11%

本期已销商品进销差价=396200×25.11%=99485.82(元)

根据计算的结果,作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   99485.82

   贷:主营业务成本      99485.82

(二)分拒组差价率推算法

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是按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商品的存销比例,推算本期销售商品应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按营业柜组分别进行计算,其计算方法与综合差价率推算法相同,财会部门可编制“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表”进行计算。

【例】浦江商厦采用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12月31日有关各明细账户的资料如图表4-5所示。

根据资料编制“已销商品进销差价计算表”如图表4-6所示。

根据计算的结果,作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百货柜    36083.52

借:商品进销差价——服装柜    34831.20

借:商品进销差价——食品柜    28616.10

   贷:主营业务成本——百货柜       36083.52

   贷:主营业务成本——服装柜       34831.20

   贷:主营业务成本——食品柜       28616.10

(三)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

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是先计算出期末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而逆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期末由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通过商品盘点,编制“库存商品盘存表”和“受托代销商品盘存表”,根据各种商品的实存数量,分别乘以销售单价和购进单价,计算出期末库存商品的售价金额和进价金额及期末受托代销商品的售价金额和进价金额。“库存商品盘存表”和“受托代销商品盘存表”一式数联,其中一联送交财会部门,复核无误后,据以编制“商品盘存汇总表”。期末商品进销差价、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例】浦江商厦采用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12月31日各有关资料如图表4-7所示。

服装柜和食品柜库存商品盘存表与百货柜和服装柜的受托代销商品盘存表均从略。

根据各营业柜组的库存商品盘存表和受托代销商品盘存表编制商品盘存汇总表如图表4-8所示。

各营业柜组结转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同前例,计算本期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如下:

百货柜已销商品进销差价=72601.00-36532.82=36068.18(元)

服装柜已销商品进销差价=70672.00-35851.42=34820.58(元)

食品柜已销商品进销差价=55335.00-26598.70=28736.30(元)

根据计算的结果,作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百货柜    36068.18

借:商品进销差价——服装柜    34820.58

借:商品进销差价——食品柜    28736.30

   贷:主营业务成本——百货柜       36068.18

   贷:主营业务成本——服装柜       34820.58

   贷:主营业务成本——食品柜       28736.30

从上列实例中可以看出,采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各营业柜组之间商品的差价率不同,在营业柜组内所经营的各种商品之间差价率也不同,而且各种商品之间的存销比例也不可能相同,因此,计算的结果是不相同的。这三种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如图表4-9所示。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做到既简化计算手续,又准确地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往往在平时采取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到年终采用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以保证整个会计年度核算资料的准确性。

四、商品销售收入的调整

由于零售企业平时在“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中反映的是含税收入,因此至月末就需要进行调整,将含税收入中的销项税额分离出来,使“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反映企业真正的销售额。含税收入的调整公式如下:

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率)

销项税额=含税收入-销售额

【例】申城商厦月末“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余额为351000元,增值税税率为17%,调整商品销售收入,计算的结果如下:

销售额=351000/(1+17%)=300000

销项税额=351000-300000=51000(元)

根据计算的结果,作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510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00

采取分柜组核算库存商品的企业,对于商品销售收入也要分柜组进行调整。

第三节 售价金额核算之三——储存的核算

商品储存与商品购进及商品销售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三个环节。零售企业为了使商品流通正常进行,满足市场的需求,就需要保持适当的商品储存。由于采用售价金额核算,因此平时应特别加强对库存商品的管理和监督,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商品储存的核算,包括商品的调价、削价、内部调拨、盘点缺溢及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明细核算等内容。

一、商品调价的核算

商品调价是商品流通企业根据国家物价政策或市场情况,对某些正常商品的价格进行适当地调高或调低。

由于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平时不核算商品的数量,因此,在规定调价日期的前一天营业结束后,由核价人员、财会人员会同营业柜组对调价商品进行盘点,按照实际库存数量由营业柜组填制“商品调价差额调整单”一式数联,其中一联送交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复核无误后,将调价差额全部体现在商品经营损益内。发生调高售价金额时,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发生调低售价金额时,则借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

【例】黄浦商厦根据市场情况将部分荧光灯管从4月5日起调整零售价格,电器柜经过盘点后,编制商品调价差额调整单如图表4-10所示。

财会部门收到商品调价差额调整单,复核无误,作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电器柜           840.00

   贷:商品进销差价——电器柜         840.00

二、商品削价的核算

商品削价是对库存中呆滞、冷背、残损、变质的商品作一次性降价出售的措施。

零售企业由于盲目釆购造成商品呆滞积压或运输不慎、保管不妥等因素,而发生了商品残损变质等情况,影响了商品内在与外观的质量。为了减少商品损失,应根据商品呆滞积压情况或残损变质的程度,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报经批准后进行削价处理。

残损变质商品削价时,一般由有关营业柜组盘点数量后,填制“商品削价报告单”一式数联,报经有关领导批准后,进行削价处理。

商品削价后的新售价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根据削价减值金额借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以调整其账面价值。商品削价后的新售价低于其可变现净值时,除了根据削价减值金额借记“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以调整其账面价值外,还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静安商厦服装柜发现10件女时装的式样已陈旧,其原零售单价为135元,经批准削价为105.30元,该女时装每件进价为100元。估计销售费用为2元,增值税税率为17%,计算其可变现净值如下:

女时装削价后不含增值税售价=105.30×10/1.17=900(元)

女时装可变现净值=900-(2×10)=880(元)

女时装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100×10-880=120(元)

(1)根据削价减少的售价金额调整其账面价值,作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服装柜       297.00

   贷:库存商品——服装柜[(135—105.30)×10]   297.00

(2)同时,根据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作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12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20.00

(3)销售削价的10件女时装,收入现金1053元,作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       105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服装柜   1053.00

(4)同时,结转其销售成本,作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服装柜         1053.00

   贷:库存商品——服装柜                         1053.00

(5)并结转其计提的跌价准备,作分录如下:

借:存货跌价准备     12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服装柜  120.00

三、商品内部调拨的核算

商品内部调拨是指零售企业在同一独立核算单位内部各实物负责小组之间的商品转移。具体表现为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之间为了调剂商品余缺所发生的商品转移;或设有专职仓库保管员,对在库商品单独进行核算和管理的企业,当营业柜组或门市部向仓库提取商品时,所发生的商品调拨转移。

商品内部调拨不作为商品销售处理,也不进行结算,而只是转移各实物负责小组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在调拨商品时,一般由调出部门填制商品内部调拨单一式数联,调出部门在各联上签章后,连同商品一并转交调入部门。调入部门验收无误后,在调入部门处签章,表示商品已收讫,然后调入与调出部门各留一联,作为商品转移的依据,另一联转交财会部门入账。商品内部调拨,在核算时借记调入部门库存商品的明细分类账户,贷记调出部门库存商品的明细分类账户,“库存商品”账户的总额保持不变。采取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分摊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企业,还要相应调整“商品进销差价”账户。

【例】城南商厦新设立早晚服务部,从百货柜调入商品,百货柜填制商品内部调拨单如图表4-11所示。

财会部门复核无误后,作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早晚服务部            12762.00

   贷:库存商品——百货柜                             12762.00

采取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分摊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的企业,还要将商品进销差价转账,作分录如下:

借:商品进销差价——百货柜              3198.00

   贷:商品进销差价——早晚服务部              3198.00

四、商品盘点和商品盘点缺溢的核算

(一)商品盘点

零售企业对库存商品采取售价金额核算时,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一般按营业或门市部设置,平时只反映和掌握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商品进、销、存的售价金额,而不反映和掌握各种商品的结存数量。因此,只有通过商品盘点,逐项计算出各种商品的售价金额及售价总金额,再与当天“库存商品”账户余额进行核对。才能了解和控制各种商品的实存数量,确保账实相符。通过商品盘点,可以检查商品的保管情况,如果发现商品残损变质,应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商品保管方法,从而减少商品损失。通过商品盘点,还可以为企业决策部门了解和掌握商品库存结构状况,制订最佳进货计划提供依据,促使企业合理使用商品资金,以保证零售企业商品流通的正常进行。

零售企业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商品盘点制度,根据规定,每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定期的全面盘点。在发生部门实物负责人调动、企业内部柜组调整、商品调价等情况时,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不定期的全面盘点或局部盘点,以加强对库存商品的管理。

商品盘点是零售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力求做到准确、迅速。在商品盘点前,要做好组织安排,确定参加盘点的人员及分工,并整理商品,核对商品标价,校准度量衡器等。在商品盘点时,要有条不紊,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点错。并根据商品盘点的数量,按品名、规格、等级、销售单价填入“商品盘存表”内。在商品盘点后,要正确计算商品盘存表上的售价金额和商品售价总金额,然后与各营业柜组商品明细账的结存金额进行核对,如与账面金额相差较大时,应进行复盘,以防止盘点差错。

库存商品发生账实不符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购进商品时验收制度执行不严,收错商品;有的是销售商品时疏忽大意,发错商品或收错货款;有的是在商品储存过程中,发生自然升溢或损耗,以及在商品进、销、存各个环节中,因管理制度不严密而发生的贪污盗窃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商品盘点短缺或溢余。因此,在发生账实不符时,财会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及领导,分析研究造成不符的原因,查明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明确经济责任,堵塞漏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商品盘点短缺与溢余的核算

商品盘点发生账实不符时,营业柜组或门市部应填制“商品盘点短缺溢余报告单”一式数联,其中一联报送领导审批,另一联送交财会部门作为记账的依据。

商品盘点短缺或溢余是以商品的售价金额来反映的,在“商品盘点短缺溢余报告单”中,还需要将其调整为进价金额。财会部门在商品短缺或溢余原因尚未查明前,应将短缺或溢余商品的进价金额先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以确保账实相符,等原因查明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转入各有关账户。对于商品短缺,如属自然损耗,应转入“销售费用”账户;如属责任事故,则应根据领导的批复,若由企业负担,转入“营业外支出”账户;若由当事人负责赔偿,则转入“其他应收款”账户。对于商品溢余,如属供货单位多发商品,应作为商品购进补付货款,如属自然升溢,则应冲减“销售费用”账户。

【例】静安商厦服装柜3月25日盘点商品,发现短缺30元,填制商品盘点短缺溢余报告单如下:

(1)财会部门根据商品盘点短缺溢余报告单,作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60.00

借:商品进销差价——服装柜 20.00

   贷:库存商品——服装柜     80.00

(2)30日领导批复,将25日盘缺商品60元作企业损失处理,作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6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60.00

零售企业在期末或年度终了时,应对商品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当发现商品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方法与批发企业相同,不再重述。

五、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

实行售价金额核算的零售企业,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是按营业柜组或门市部设置的,在账户中反映按售价计算的总金额,用以控制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的库存商品数额。采取分柜组差价率推算法调整商品销售成本的企业,还必须按营业柜组或门市部设置“商品进销差价”明细账户,由于“商品进销差价”是“库存商品”账户的抵减账户,在发生经济业务时,这两个账户往往同时发生变动,为了便于记账,可以将“库存商品”与“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明细账合在一起,设置“库存商品和商品进销差价联合明细分类账”,其格式如图表4-13所示。

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为了掌握本部门商品进、销、存的动态和销售计划的完成情况,便于向财会部门报账,每天营业结束后,应根据商品经营的各种原始凭证,编制“商品进销存日报表”,一式数联,营业柜组或门市部自留一联,一联连同有关的原始凭证一并送交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复核无误后,据以入账。例如,南丰商厦2月25日编制“商品进销存日报表”如图表4-14所示。

由于“商品进销存日报表”反映的是各营业柜组或门市部库存商品每天的收发变动和结存情况,其反映的内容与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核算的内容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将该表分营业柜组或门市部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代替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以简化核算手续。

第四节 数量售价金额核算

在专业性较高的零售企业,特别是经营贵重、大件商品的零售企业,只经营一类或几类商品,商品的品种较综合性零售企业要少得多。因此这种零售企业,在商品销售过程中,需要填制销售凭证,在核算与管理上,不仅需要反映和控制商品的售价金额,还需要反映和控制商品的实物数量,根据这些特点,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较为适宜。

一、数量售价金额核算的特点

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既吸取了售价金额核算的优点,又吸取了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优点,具有比售价金额核算更广泛的内容。它除了需要具备:①建立实物负责制。②库存商品按售价记账。③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④加强盘点等四个内容外,还需要按商品品名、规格、等级设置库存商品三级明细分类账,对库存商品实行数量和售价双重控制,这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核算方法。

二、数量售价金额核算的方法

(一)库存商品账户的设置

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设置库存商品总账账户,以售价金额反映库存商品的数额。按商品类别设置库存商品类目账,采用数量金额三栏式账页,分别反映各类库存商品的数量和售价金额,再按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设置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也可采用数量金额三栏式账页,分别反映各种不同规格商品的数量,并用售价反映商品的单价和金额。这样用库存商品逐级设账的方法,能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商品进、销、存的数量和售价金额。为了便于查对账目,可以在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页上方注明商品的购进单价。

业务部门釆取商品分管的办法,一般按商品类别划分营业柜组。营业柜组内的实物负责人,按商品的品名、规格、等级设置商品保管账,采用数量三栏式账页,登记商品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数量,并在账页上方注明销售单价和购进单价。这样便于实物负责人直接掌握和控制本类别内商品的数量,并根据商品保管账随时与实物进行核对,做到账实相符。

为了简化核算手续,财会部门的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也可以下放到业务部门,与商品保管账合在一起核算。

(二)商品购进和销售的核算

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的零售企业,商品购进的一般业务程序与核算方法,基本上与售价金额核算相同,这里不再重述。所不同的是,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还需根据进货凭证登记库存商品类目账、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及商品保管账。

商品销售的业务程序一般是:①填制销货凭证。由经手人填制销货凭证,销货凭证一式数联,其中发票联给消费者作为付款凭证,记账联作为企业的收款凭证,存根联由营业柜组留存备查。②收款。收款方式可以由营业员直接收款,也可以设收款台,由收款员集中收款。③解缴销货款。每天营业结束后,解缴销货款的手续基本上与售价金额核算相同。④编制“商品销售日报表”。各营业柜组还要根据记账联编制“商品销售日报表”,一式数联,实物负责人自留一联,以登记商品保管账,减少商品的结存数量;一联送交财会部门,经复核无误,据以入账。

【例】3月1日,上海钟表商店表类柜营业结束后,交来商品销售收入缴款单及现金11200元,当即存入银行,并交来商品销售日报表如图表4-15所示。

财会部门复核无误后,根据“商品销售日报表”,作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     11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表类    11200.00

根据解款单回单,作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200.00

   贷:库存现金                                    11200.00

同时转销库存商品,作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表类   11200.00

   贷:库存商品——表类          11200.00

如果“商品销售日报表”金额与柜组交款数额不符,则表示销货款发生了短缺或溢余。对于缺溢款应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然后根据会计分录和“商品销售日报表”分别登记库存商品总账账户及类目账和明细分类账,以减少库存商品的结存额。

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在月末一般采用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来调整商品销售成本。有的企业为了简化核算手续,也可以平时采用分商品类别差价率推算法,季末采用实际进销差价计算法来进行调整,其计算方法与售价金额核算相同,不再重述。

(三)商品储存的核算

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为了加强对商品的管理,对每一种商品,除了要求各实物负责人必须登记商品保管账外,其财会部门也设有相应的三级商品明细分类账,采取随销随转随结余额的方法,进行数量和金额的双重控制,做到各种商品均能随时盘点核实,随时提供各种商品进、销、存的资料。

月末各营业柜组要按照商品类别编制“商品进销存月报表”,一式数联,营业柜组自留一联,另两联送交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复核无误后,据以编制“商品进销存月报汇总表”。

【例】上海钟表商店3月末表类柜编制“商品进销存月报表”如图表4-16所示。

(钟类、表带类的“商品进销存月报表”从略)

财会部门据以编制“商品进销存月报汇总表”如图表4-17所示。

“商品进销存月报汇总表”一式数份,将“商品进销存月报表”作为其附件,装订成册。一份作为按实际进销差价计算调整商品销售成本的依据,由财会部门保存;另一份送交企业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当局能利用这些资料,全面掌握各商品类别及各种具体商品进、销、存的动态,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分析各种商品的销售趋势积极地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投放市场,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三、数量售价金额核算的优越性

(一)与售价金额核算对比

从商品的计价方法来看,数量售价金额核算与售价金额核算是一致的,都采用售价。但售价金额核算,只能反映和控制商品的售价,不能反映和控制商品的数量,平时销货发生差错不易发现,一般要在定期盘点商品时,才能发现差错。由于不按商品品名、规格设置商品明细分类账,商品的短缺或溢余,特别是短缺,究竟发生在进货环节、销货环节,还是储存环节,往往难以分清。短缺商品的具体名称、规格、数量则更难以分清,有的甚至连商品短缺还是现金短缺也分不清。短缺的结果往往由营业柜组集体承担责任,容易造成吃大锅饭、责任心不强的现象。由于零售企业的销售收入主要是现金,因此,这些问题容易给经济犯罪分子有机可乘、浑水摸鱼,造成企业财产的损失。

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既反映和控制了商品的售价,又反映和控制了商品的数量,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商品的溢缺,基本上能分清溢缺的环节,还能了解到溢缺商品的具体名称、数量和价格,能分清是现金缺溢还是商品缺溢,也就容易分析出缺溢的原因,明确事故的责任,增强企业职工的责任心。因而,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的零售企业,其差错率一般要比采用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低。

(二)与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对比

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反映和控制了商品的数量和进价;数量售价金额核算,反映和控制了商品的数量和售价。两种核算方法的共同点是都反映和控制了商品的数量,对商品的管理都很严密,较容易发现商品在数量上的溢缺。

然而,当销货发生差错时,如商品的货款多收或少收,或销货发票上大小数开错,销货日报表也跟发票一起发生差错。当复核环节疏忽时,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企业,在登记商品明细分类账时,因用进价反映,所以就不易觉察上述所发生的差错。在定期盘点商品时,也不能发现账实不符的现象,差错也就不易暴露。而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的企业,在登记商品明细分类账时,因用售价反映,所以在单价不同时,就比较容易发现差错。即使疏忽了,到月末商品盘点时,库存商品类目账上的金额必然与该类别的实存金额不符,从而促使财会人员去复核与该类别商品有关的原始凭证,查明差错的原因。因此,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比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在销货款的管理上更为严密。

综上所述,数量售价金额核算,一方面具有售价金额核算的优点,可以控制商品的售价;另一方面又具有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优点,可以控制商品的数量,在账账之间、账实之间层层衔接、相互控制,起到了严密的监督作用,尤其对销货款的管理极为严密。

数量售价金额核算的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但随着计算工具的发展和核算要求的提高,在专业性的零售企业中,这种方法仍是一种较好的核算方法。

第五节 各种核算方法的结合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批发企业也兼营零售业务,这样既可以扩大服务范围,又可以取得市场对商品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有的零售企业兼营批发业务;有的综合性零售企业也经营一部分贵重、大件商品。这样,各企业就需要根据各自的经营特点,将各种商品的核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一、数量进价金额核算与售价金额核算的结合运用

批发企业在兼营零售业务时,应将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经营的商品,分别进行管理和核算。对批发业务的商品,按三级设置库存商品账户,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而对零售业务的商品,则按二级设置库存商品账户,采用售价金额核算。

当商品由批发部门调拨给零售部门时,由调出部门编制商品调拨单。商品交接后,按售价金额,借记调入营业柜组的“库存商品——XX柜组”账户金额;按进价金额,贷记调出商品部门的“库存商品——XX类别”账户金额;两者之间的差额,则贷记“商品进销差价——XX柜组”账户的金额。

当商品销售时,对批发和零售业务要分户进行核算,同时分别按数量进价金额核算和售价金额核算中适用的方法,计算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月末应分别计算盈亏,以考核各自的经济效益。

二、售价金额核算与数量售价金额核算的结合运用

有的大中型综合性零售企业,也经营贵重、大件商品,若都采用售价金额核算,势必要影响对贵重、大件商品的日常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正确性,故应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经营一般商品的营业柜组,可采用售价金额核算;而对经营贵重、大件商品的营业柜组,则应按照商品的品名、规格设置三级商品明细账,采用数量售价金额核算,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上不同层次的需要。

以上信息有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