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行政单位的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了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产耗费及损失,主要包括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结转自筹基建等。
经费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完成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支出。按照用途分类,经费支出可分为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的构建和大修理支出四类;按照支出的性质可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前者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后者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工作或特定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将财政或上级单位拨入的经费,按预算级次转拨给下属预算单位的资金。拨出经费包括拨出经常性经费和拨出专项经费两部分。
结转自筹基建是指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第一节 经费支出
经费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完成业务活动所发生的支出,也是行政单位向上级机关或财政部门办理支出报销的依据。行政单位各项支出应按预算确定的用途办理,如需改变用途,涉及预算科目调整的,应由主管会计单位按规定程序报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办理。
一、经费支出的分类
(一)按开支对象分类
经费支出按开支对象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1.人员支出
人员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按工资一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等。具体包括如下几个“目”:
(1)基本工资,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基本工资,包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工资和国家规定比例的津贴;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的临时待遇等。
(2)津贴,是指事业单位在基本工资之外按国家统一规定开支的津贴、补贴,如政府特殊津贴、艰苦边远地区律贴、各类学校的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特殊教育津贴、医院的护龄津贴、运动员津贴等。
(3)奖金,是指事业单位按国家规定开支的各类奖金,包括国家统一规定的事业单位年终一次性奖金等。
(4)福利费,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国家统一规定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
(5)社会保险缴费,是指事业单位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
(6)其他,是指上述项目未包括的人员支出,包括各种加班工资、病假两个月以上期间的人员工资等。
2.日常公用支出
日常公用支出是指行政单位购买商品(不包括按规定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9具体包括如下几个“目”:
(1)办公费,是指事业单位购置并且依照规定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书报杂志和一般性办公用品(如钢笔、铅笔、公文夹、订书器、电话机、档案袋、信封、账表、纸张、计算器、计算机软盘、硒鼓等办公用品)及单位的一般印刷费支出。
(2)专用材料购置费,是指行政单位购置并且依照规定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专用材料支出,如药品及医疗耗材、实验室用品及小型设备、专用服装及劳保用品、专用工具及仪器等。
(3)专项业务费,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某项专项业务(如教育和科研单位的专项科学研究考察活动,行政单位按规定组织的离退休人员的各项活动,以及行政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异地安置费、探亲路费、丧葬费、离退休人员特需费等)且支出年初无法细化到日常公用经费有关“目”的开支。
(4)劳务费,是指行政单位支付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劳动支出,如翻译费、手续费等。
(5)水电费,是指行政单位支付的水费(包括饮用水、卫生用水、绿化用水、中央空调用水等)、污水处理费和电费(包括照明用电、空调用电、电梯用电、食堂用电、取暖加压用电、计算机等办公设备用电等)。
(6)邮寄费,是指行政单位开支的信函、包裹、货物等物品的邮寄费。
(7)电话通讯费,是指行政单位开支的电话费、电报费、传真费、网络通讯费等。
(8)取暖费,是指行政单位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锅炉临时工的工资、节煤奖以及在原离退休公用经费中开支的离退休人员取暖费。
(9)物业管理费,是指行政单位开支的办公用房、高层设备(如高层电梯等)的物业管理费。
(10)交通费,是指行政单位开支的国内外交通费,包括租车费、车辆用燃料费、过桥过路费、车辆保险费、行车安全奖励费等。
(11)差旅费,是指行政单位工作人员出差、出国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因工作需要开支的杂费,调干随行家属旅费,大中专学生调遣费的多退少补部分等。
(12)维修费,是指行政单位为保持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效能而开支的日常修理和维护费用,包括车船保养修理费,一般办公设备如传真机、电话交换机、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的维修费;专用设备如大型计算机系统的维修费;教学、科研仪器和实验设备的维修费;单位公用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的维修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古建筑、纪念建筑物的维修费等。
(13)租赁费,是指行政单位租赁办公用房、宿舍、机械设备、专用通讯网、场地、车船等的费用。
(14)会议费,是指行政单位会议中按规定开支的房租费、伙食补贴费以及文件资料的印刷费、会议场地租赁费等。
(15)培训费,是指行政单位政治学习培训和职工业务培训支出,包括学习资料购置费、调研费用等。
(16)招待费,是指行政单位开支的各类接待费用。包括用餐费、住宿费、交通费等。
(17)其他,是指行政单位上述“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如诉讼费等。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是指行政单位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具体包括如下几个“目”:
(1)离休费,是指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行政单位离休人员和移交地方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人员的离休费及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给离休人员的护理费和其他补贴。
(2)退休费,是指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行政单位退休人员和移交地方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人员的退休费及按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给退休人员的护理费和其他补贴。
(3)退职(役)费,是指行政单位退职人员的生活补贴,一次性支付给职工或军官、军队无军籍退职职工、军队文职人员及运动员的退职补助,按月支付给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退役金。
(4)就业补助费,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给予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残疾人、退伍军人等的就业补助。
(5)抚恤金,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开支的烈士家属、牺牲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和定期抚恤金,以及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金和其他人员按规定开支的各项抚恤金等。
(6)救济费,是指行政单位支付给城乡贫困人员、灾民、归侨、外侨人员和按国家规定支付给特殊人员的生活救济费。包括发给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等。
(7)医疗费,是指未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行政单位和军队移交地方安置的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支出,以及参保人员在医疗保险基金开支范围之外,按规定应由行政单位负担的医疗补助支出。
(8)生活补贴,是指优抚对象的定期定量生活补贴费,行政单位职工和遗属生活补助,因公负伤等住院治疗、住疗养院期间的伙食补贴费、长期赡养人员补助费等。
(9)提租补贴,是指行政单位对原住房补贴、房租改革后的提租补贴。
(10)住房公积金,是指行政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11)购房补贴,是指行政单位的购房补贴支出。
(12)助学金,是指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贴息、出国留学(实习)人员生活费,青少年业余体校学员伙食补助费和生活费补贴,按照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
(13)其他,是指未包括在上述各“目”的行政单位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如独生子女保健费、职工探亲旅费、退职人员及随行家属路费等。
4.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
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是指行政单位购置、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和大修理支出,具体包括如下几个“目”:
(1)建筑物购建费,是指行政单位购买、自行建造办公用房、仓库、职工生活用房、食堂等建筑物(含附属设施,如电梯、通讯线路、水气管道等)的支出。
(2)办公设备购置费,是指行政单位购置并按规定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一般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的支出。
(3)专用设备购置费,是指行政单位购置的具有专门用途并按规定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各类专用设备的支出。如通讯设备、发电设备、卫星转发器、气象设备等。
(4)交通工具购置费,是指行政单位购置各类交通工具(如小汽车、摩托车等)的支出(含车辆购置税)。
(5)大修理费,是指行政单位对各类设备、建筑物等的大修理支出。
(6)更新改造费,是指行政单位在其固定资产使用一定时期后,为恢复其原有的生产效能而对其主要组成部分进行的全面更新和改造的支出。
(7)其他,是指未包括在上述各“目”的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支出。如行政单位按固定资产管理的档案设备购置费,各类文物、陈列品、图书的购置费等。
(二)按照支出的性质分类
按照支出的性质,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可分为如下两类:
1.经常性支出
这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如行政单位按规定支付给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津贴等,行政单位为完成日常工作所发生的办公费、劳务费、交通费等。经常性支出是行政单位的基本资金消耗,如果没有经常性支出做保证,行政单位就无法维持正常的运转,也无法完成日常的行政工作任务。
2.专项支出
这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工作或特定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行政单位的专项支出一般包括专项会议支出、专项设备购置支出、专项修缮支出、专项任务支出等。行政单位的专项支出一般都有专项资金来源,如果没有专项资金来源,一般即作为经常性支出。
二、经费支出的报销口径
报销口径就是支出数的确认标准。行政单位的各项支出按实际支出数额列报。不能以拨作支、以领代报,也不能按预算数列报。为了正确地核算单位的经费支出,在列报各项经费支出时,应按下列口径办理:
(1)发给个人的工资、津贴、补贴和抚恤救济等,应根据实有人数和实发金额,取得本人签发的凭证列报,不能以编制金额或预算数字列支。
(2)购入办公用品和行政用的零星材料,一般按购入数直接列为支出;数量大宗的,应通过材料核算,使用时按领用数列报支出。
(3)行政支付的工会经费和其他按规定提取的经费,按提取数经经办人员签收后列报。
(4)凡应由个人负担的罚款或其他费用,不得由单位支付。
(5)财务制度另有规定的,按财务制度规定办理。
三、经费支出的账务处理
为了核算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应设置“经费支出”账户。该账户属于支出类账户,其借方登记经费实际支出数,贷方登记支出收回或冲销转出数,平时借方余额反映经费实际支出累计数。年终,本账户借方余额应转入“结余”账户,转账后,本账户无余额。本账户应按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分设二级账户,二级账户下按财政部门统一规定的“目”、“节”级支出账户设置明细账。
行政单位发生经费支出时,借记“经费支出”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账户,支出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有关账户,贷记“经费支出”账户。年终本账户借方余额应转入“经费结余”账户,借记“经费结余”账户,贷记“经费支出”账户。
(一)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的账务处理
【例13-1】某行政单位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开出转账支票,购买办公用品,计500元。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公务费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2)计算发放本月职工工资,有关资料如下:本单位在职职工实有人数250人,应发基本工资总额175000元,应发补助工资总额35000元,另外计发离退休人员15人离退休费共计15000元,长休人员工资400元。代扣职工水电费共计9000元,其中离退休人员水电费400元。扣住房公积金11200元。
计算本月实发工资金额:
实发在职职工工资=175000+35000-(9000-400)-11200=190200(元)
实发离退休人员工资=15000-400=14600(元)
实发长休人员工资=400(元)
开出现金支票提取现金205200元(190200+14600+400)。
借:现金 205200
贷:银行存款 205200
发放在职职工工资,同时扣回水电费及住房公积金。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基本工资 175000
——补助工资 35000
贷:现金 190200
暂存款——水电费 8600
——住房公积金 11200
发放离退休人员及长休人员工资,并代扣水电费。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职工福利费 400
——社会保障费 15000
贷:现金 15000
暂存款——水电费 400
(3)开出转账支票,支付本单位水电费8000元,并将代扣个人水电费及住房公积金同日转账支付有关部门。
支付水电费: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公务费 8000
贷:银行存款 8000
支付代扣水电费:
借:暂存款——水电费 9000
贷:银行存款 9000
支付代扣住房公积金:
借:暂存款——住房公积金 11200
贷:银行存款 11200
(4)按工资总额14%提取职工福利费:
应提福利费=210000×14%=29400(元)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职工福利费 29400
贷:暂存款——职工福利费 29400
(5)以现金支付单位职工报销差旅费1200元。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公务费 1200
贷:现金 1200
(6)领用库存材料250元。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业务费 250
贷:库存材料 250
(7)开出转账支票,购买计算器10个,共计1500元。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业务费 1500
贷:银行存款 1500
(8)开出转账支票,购买一批办公用设备30000元。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设备购置费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 30000
贷:固定基金 30000
(9)以现金支付本单位临时工工资2500元。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补助工资 2500
贷:现金 2500
(10)开出转账支票一张,支付办公用房维修费用4500元。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修缮费 4500
贷:银行存款 4500
(11)支付本单位职工教育经费3800元,银行转账支付。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其他费用 3800
贷:银行存款 3800
(二)经费支出——专项支出的账务处理
经费支出——专项支出是用来核算反映“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的支出情况的。请参见第十二章第一节,这里不再重述。
四、经费支出收回的处理
已经列作经费支出后又收回的款项,叫做经费支出的收回,其处理方法如下:
(1)行政单位收回本年度已列为经费支出报销的款项,冲减当年的经费支出。
(2)收回以前年度已经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应增加上年度结余,不得冲减本年度经费支出。
(3)材料的盘盈、盘亏和变价处理的差价,一般作为减少或增加所处相应支出处理。
(4)固定资产按规定处理后的变价收入,应作为其他收入。
【例13-2】某行政单位发生如下有关经费支出收回的业务:
(1)某专项工程用材料3000元,已列为经费支出,应由专项工程支出列支,现收回。
借:经费支出——专项支出 3000
贷: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 3000
(2)收回以前年度已列为经费支出1500元。
借:银行存款 1500
贷:结余——经常性结余 1500
(3)对材料进行盘点时,发现盘盈甲材料20千克,每千克20元,共400元;盘亏乙材料5千克,每千克6元,共30元。上述盈亏数额,已经单位领导批准调整账目。单位会计凭批准的材料盘盈、盘亏表填制记账凭单,账务处理为:
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其他费用 30
贷:库存材料——乙材料 30
借:库存材料——甲材料 400
贷: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其他费用 400
(4)出售多余材料,其中:甲材料成本250元,售得现金280元;乙材料成本160元,售得现金110元。
借:现金 280
贷:库存材料——甲材料 250
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其他费用 30
借:现金 110
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其他费用 50
贷:库存材料——乙材料 160
第二节 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
一、拨出经费的核算
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将财政或上级单位拨入的经费,按预算级次转拨给下属预算单位的资金。包括拨出经常性经费和拨出专项经费两部分。
为了核算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拨付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应设置“拨出经费”账户,该账户属支出类账户,其借方登记对所属单位转拨经费数,贷方登记收回或冲销转出数,平时借方余额反映拨出经费累计数。年终,本账户借方余额转入“结余”账户后即应无余额。本账户应按拨出经常性经费和拨出专项经费分设二级账户,并按所属拨款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行政单位对其所属单位转拨经费时,借记“拨出经费”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收回或冲销转出时,借记“银行存款”账户,贷记“拨出经费”账户。年终,“拨出经费”账户借方余额转入“结余”账户,借记“结余”账户,贷记“拨出经费”账户。
【例13-3】某行政单位发生如下拨出经费业务:
(1)拨给下属单位的经费拨款150000元,开出转账支票付讫。其会计分录为:
借: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 150000
贷:银行存款 150000
(2)收回拨给下属单位经费拨款15000元,款已存入银行。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5000
贷: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 15000
(3)年终,将“拨出经费”账户余额135000元转入“结余”账户。其分录为:
借:结余——经常性结余 135000
贷: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 135000
二、结转自筹基建的核算
行政单位应设置“结转自筹基建”账户,用于核算行政单位经批准用经费拨款以外的自筹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本账户借方登记自筹的基本建设资金转存建设银行的数额,贷方登记年终转入“结余”账户的数额。结转后,本账户年终无余额。
将自筹的基本建设资金转存建设银行时,根据转存数借记“结转自筹基建”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年终结账时,应将本账户借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账户,借记“结余”账户,贷记“结转自筹基建”账户。
【例13-4】某行政单位发生如下业务:
(1)将自筹基建资金500万元转存建设银行。
借:结转自筹基建 500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0
(2)年终,假定“结转自筹基建”账户余额800000元转入“结余”账户。
借:结余 800000
贷:结转自筹基建 8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