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管理》——徐凤霞 第七章 包装成本的管理
《物流成本管理》——徐凤霞
第七章 包装成本的管理
查找更多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介绍物流成本管理中包装的含义及分类,包装成本的构成、计算及包装成本的优化控制方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包装材料的分类和包装机构的种类;理解包装的定义和包装技术;掌握包装材料费用的计算方法,并且要求学生掌握包装成本控制的分析方法及优化控制措施。

第一节 包装成本管理概述

包装作为物流企业的构成要素之一,与运输、保管、搬运、流通加工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包装是生产的终点,同时又是物流的起点,因此包装成本在物流成本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包装概述

(一)包装的定义

在中国国家标准《包装流通术语》中对包装物所下的定义是:“所谓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的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日本工业标准对包装的定义是:“作为包装是指在物品的运输和保管等过程中,为保护物品的价值和状态,采用适当的材料、容器等对物品实施的技术或实施的状态,分为个装、内装和外装。”

(二)包装的分类

包装的门类繁多、品种复杂,这是由于要适应各种物资的差异和不同运输工具等各种不同的要求和目的,从而使包装在设计、选料、包装技术、包装形态等方面出现了多样化。

1.按包装功能的不同分类

包装作为生产的终点、物流的起点,其所起的作用与其包装的功能是分不开的。包装对产品具有保护、保管、定量、标识、商品、便利、效率和促销功能。按包装的功能,包装可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两大类。

(1)工业包装。工业包装是以运输、保管为主要目的的包装,也就是从物流需要出发的包装,亦称运输包装,是一种外部包装(包含内部包装)。工业包装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功能、定量(单位化)功能、便利功能和效率功能。

(2)商业包装。商业包装指零售包装或消费包装。其主要是根据零售业的需要,作为商品的一部分或为方便携带所做的包装,亦即所谓的逐个包装。商业包装的主要功能是定量功能、标识功能、商品功能、便利功能和促销功能。其主要目的在于促销或便于商品在柜台上零售,或为了提高作业效率。

应当指出的是,在有些情况下,工业包装同时又是商业包装,比如装橘子的纸箱子就属于工业包装,但当连同箱子出售时,也可以认为是商业包装。为使工业包装更加合理并为促讲销售服务,在有胜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商业包装的办法来做工业包装,如家电用品就是兼有商业包装性质的工业包装。

2.按包装层次的不同分类

按包装层次的不同通常可分为单件包装、内包装和外包装3种。

(1)单件包装又称小包装、个体包装,是指直接用来包装物品的包装,通常是包装和商品形成一体,在销售中直接到达用户手中。单件包装属于销售包装或消费包装。

(2)内包装是指包装物品的内部包装,即考虑到水分、潮湿、光射、热源、碰撞、振动等因素对物品的影响,选择相应的材料或包装物对物品所做的保护性包装。

(3)外包装通常是指包装货物的最外层包装。外层包装一般都属于工业包装。

(三)包装的作用

(1)保护商品。这是最重要的作用,它是指保护被包装的商品,防止风险和损坏,如渗漏、浪费、偷盗、损耗、散落、掺杂、收缩和变色等。产品从生产出来到使用之前这段时间,保护措施是很重要的。

(2)提供方便。制造者、营销者及顾客要把产品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如牙膏或钉子放在纸盒内可以很容易在库房里搬运,酱菜和洗衣粉的小包装也便于消费者采购和带回家。

(3)便于辨别。包装上必须注明产品型号、数量、品牌以及制造厂家或零售商的名称。这些标识能帮助库房管理人员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产品,也可帮助消费者找到他想买的商品。

(4)促进某种品牌的销售。在商场里,包装上顾客的注意力,并能把他的注意力转化为兴趣。有人认为,“每个包装箱都是一幅广告牌”,良好的包装能够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包装本身的价值也能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此外,提高包装的吸引力要比提高产品单位售价的代价要低。

二、包装材料的分类

包装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包装容器、包装装潢、包装印刷、包装运输等满足产品包装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它既包括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纸、竹木、野生蘑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复合材料等主要包装材料,也包括涂料、黏合剂、捆扎带、装潢、印刷材料等辅助材料。

(一)包装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1)一定的机械性能。包装材料应能有效地保护产品。因此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韧性和弹性等,以适应压力、冲击、振动等静力和动力因素的影响。

(2)适当的阻隔性能。根据对产品包装的不同要求,包装材料应对水分、水蒸气、气体、光线、芳香气、异味、热量等具有一定的阻挡能力。

(3)良好的安全性能。包装材料本身的毒性要小,以免污染产品和影响人体健康。包装材料应无腐蚀性,并具有防虫、防蛀、防鼠、抑制微生物等性能,以保护产品安全。

(4)合适的加工性能。包装材料应宜于加工,易于制成种种包装容器;应易于包装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以适应大规模工业生产;应适于印刷,便于印刷包装。

(5)较好的经济性能。包装材料应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成本低廉,使用后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应易于处理,不污染环境,以免造成公害。

(二)按照原材料种类对包装材料进行分类

根据材料功能可将包装材料分为主要包装材料和辅助包装材料。主要包装材料是指用来制造包装容器的器壁或包装物结构主体的材料;辅助包装材料是指装潢材料、黏合剂、封闭物和包装辅助物、封缄材和捆扎材等材料。按照原材料种类可将包装材料分为:

(1)纸质材料(纸、纸板、瓦楞纸板等)。

(2)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黏合剂、涂料等)。

(3)金属材料(钢铁、铝、锡、铅等)。

(4)玻璃与陶瓷材料。

(5)复合材料。

(6)纤维材料(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纺织品等)。

(7)木材。

(8)其他材料。

(三)按照包装功能对包装材料进行分类按照包装功能可将常用的包装材料分为7类:

(1)阻隔性包装材料。包括气体(水蒸气)阻隔型、湿气阻隔型、香味阻隔型、光阻隔型等。

(2)耐热包装材料。如微波炉用包装材料。

(3)选择渗透性包装材料。包括氧气选择渗透、二氧化碳选择渗透、水蒸气选择渗透、挥发性气体选择渗透等。

(4)保险性包装材料。如既有缓熟保鲜功能又有抑菌功能的材料。

(5)导电性包装材料。包括抗静电包装材料、抗电磁波干扰包装材料等。

(6)分解性包装材料。包括生物分解型、光分解型、热分解型等。

(7)其他功能性包装材料。包括防锈蚀包装、可食性包装、水溶性包装等。

三、包装机械种类

包装机械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包装的劳动生产率,也可大幅提高包装水平。随着包装机械的广泛使用,包装机械费用将以折旧为主的方式转移到包装成本中去。常见的包装机械有以下几类。

(一)填充包装类机械

填充包装类机械是包装机械中最主要的一大类,主要有:装箱机械、装盒袋机械、液压产品的灌装机械、固体物品填充机械等。

(1)装箱机械。装箱机械以纸箱为主。根据机械工作的程序不同,有的是已经装订成形的平叠纸箱,有的则是未装订接口的瓦楞平板,在包装过程中边包覆产品、边黏合接口。

(2)装盒机械。装盒机械是将单件或多件产品,用真空喂给机械或其他机械,取出预制纸盒胚,并自动打开装入物品以后,使纸坯折合或上胶粘合的机械。装盒机械一般包括纸盒供给、产品输送、装填、折合、成品输出等,有的还附设打印、印刷、封口与检测机械等。

(3)装袋机械。装袋机械的主要结构分为装袋机械、计量装置、填充装置和封袋装置。装袋机械主要是将包装袋的袋口打开,以接受从漏斗里充填进入的物料。填充装置结构简单,一般有料斗、料槽。填充装置必须接近和插入包装袋口和装袋装置。

(4)灌装机械。灌装机械是指灌装液体与半液体产品或液体与固体混合制品的机械。灌装所用的容器主要有桶、罐、瓶、听、软管等。按照灌装产品的工艺可以分为常压灌装机、真空灌装机、加压灌装机等。

(5)填充机械。填充机械主要是指填充干燥粉状、颗粒状、块状商品于盒、瓶、罐、听中的机械。因被装产品不同,机械的结构也不相同。对于刚性或半刚性的容器(瓶或罐),是由推板和链板等的各种活动,通过传送带自动送入填充装置的。

(二)裹包和捆扎类的机械

裹包和捆扎类机械及加标机械不同于填充机械,它们是直接使用材料来包装产品,而填充机械则是用容器来包装的。

(1)裹包机械。裹包机械采用的主要包装材料为纸、蜡纸、牛皮纸或用纸、铝箔、塑料薄膜组成的复合材料。常见的裹包机械有:扭结式包装机、端抑式包装机、枕式 包装机、信封式包装机和拉伸式包装机等。

(2)捆扎机械。捆扎机械是对纸箱、木箱等物品,利用纸、塑料纺织纤维和金属的绳、带等进行捆扎的机械。捆扎机种类繁多,类型各异,大小也不相同,除人工操的钢皮打包机、塑料打包机外,还有各种类型的半自动及全自动的捆扎机械。

(3)封条和加标机械。封条加工机械是一种封箱贴条机械,多采用机转气工和电气控制来完成封贴工序,既可以用于装箱机流水线的生产使用,又可以做人工装箱后的封箱、贴封条的单机使用。加标机械主要在容器上加标。加标机械由于标签未上胶和上胶两种,操作方法也有所不同。

(4)封口机械。封口机械主要是用于各种容器的封口。按封口的工艺分为玻璃加盖机械、布袋口缝纫机械、封箱机械,以及塑料袋和纸袋的各种封口机械。

(三)产品包装技术类机械

由于收缩、拉伸和热成型等包装机械与塑料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的工艺特性密切相关,因而统称为包装技术机械。

(1)收缩包装机械=收缩包装机械是用经过拉伸的热收缩薄膜包装产品,对薄膜进行适当的加热处理,使薄膜收缩而紧裹物品的包装机械。这种包装机械的最大特点是通用性,适合各种产品的包装,特别是不规则产品的包装。

(2)热成型包装机械。热成型包装机械(又称为吸塑包装机械)根据其成型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泡罩式包装机、贴体包装机、热压成型充填机和真空包装机等。热成型包装机可以连续地或间歇地将聚氯乙烯等塑料薄膜(薄片)靠真空和压缩成型为泡罩或盘状,当包装产品自动装进泡罩或盘状内,并热合于纸板或铝箔上后,再冲裁成一定开关的片状,形成一种特殊的包装形态。

(3)拉伸包装机械。拉伸包装机械是依靠机械装置,在常温下将弹性塑料薄膜围绕着待包装产品件拉伸、裹紧,并在末端进行封合的一种包装机械。这种包装机械一般是为集装在托盘上成堆的包装而设计的,所用的塑料为聚乙烯等薄膜。

四、包装技术

为了使包装的功能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最佳的包装效果,因而包装时也应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这些技术设计实施所支出的费用,合称为包装技术费用。

按包装的主要功能不同,可以将包装技术分为商品包装技术和运输包装技术。商品包装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热封技术、外壳包装技术、收缩包装技术、灭菌包装技术、防霉包装技术及印刷技术等。运输包装技术主要包括外包装技术和内包装技术。外包装技术主要包括容器设计技术、印刷标记技术等内容;内包装技术主要包括缓冲包装技术、防潮包装技术、防锈包装技术、防虫包装技术、防鼠包装技术等内容。

1.缓冲包装技术

缓冲包装技术也称防振包装技术,是解决包装物品免受外界的冲击力、振动力等作用,从而防止其损伤的包装技术和方法。

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破损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运输中的振动、冲击及在装卸作业过程中的跌落等外力作用,不同物品承受外力作用的程度虽然有所不同,但若超过一定程度便会发生毁损。为使外力不完全作用在产品上,必须采用某些缓冲的办法,使外力对产品的作用限制在不被损坏的限度之内。

企业在设计一个合理的缓冲包装时所考虑的因素范围很广,主要包括产品特性、流通环境、缓冲材料的特性和选择、产品价格、重要性程度、企业信誉、材料价格等因素。

2.防潮包装技术

防潮包装技术就是采用防潮材料对产品进行包装,以隔绝外部空气湿度相对变化对产品的影响,从而保护产品质量。所以,防潮包装技术要达保存,采取的基本措施是以包装来隔绝外部空气、潮气变化的影响,实施防潮包装是用低透湿度或透湿度为零的材料,将被包装物与外界潮湿大气相隔或延缓外界潮湿空气透入的材料,均可用来做防潮阻隔层材料。在现代防潮包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偏二氯乙烯等:

3.防锈包装技术

防锈包装技术是运输储存金属制品与零部件时,为了防止其生锈而降低价值或性能所采用的包装技术和方法。其目的是:消除和减少致锈的各种因素,采用适当的防锈处理,在运输和储存中防止防锈材料的功能受到损伤等。除此之外,低一般性的外部的物理性破坏。

金属防锈可以在金属表面涂覆防锈材料,或采用气相缓蚀剂、塑料封存等方法,在采用容器包装时,还有在容器内或周围放入适量吸潮剂的做法,以吸收包装内部残存的或由外部进入的水汽,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此外,还有充氮和干燥空气等封存法。

4.防霉包装技术

产品防霉包装是为了防止因霉菌侵袭使内装物长霉而影响产品质量,所采取的一定防护措施的包装技术。产品包装防霉处理采用耐低温包装、防潮包装和高封密包装。耐低温包装一般是用耐冷耐潮的包装材料制成的,经过耐冷处理过的包装能较长时间在低温下存放,而包装材料在低温下不会变质,达到以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从而达到内装物不霉腐的目的。防潮包装可以防止包装内水分的增加,也可以达到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作用,可延长内装物品的储存期。高封密包装是朵用陶瓷、金属、玻璃等高封密容器进行真空和其他防霉处理(如加适量防霉剂)。

5.防虫包装技术

防虫包装技术即在包装中放入有一定毒性和气味的药物,利用药物在包装发气体杀灭和驱除各种害虫。也可采用真空包装、充气包装、脱氧包装等技术.使害虫无生存环境,从而防止虫害。

6.危险品包装技术

危险品的种类很多,按其危险性质,交通运输及公安消防部门规定分为十大类,即爆炸性物品、氧化剂、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自燃物品、遇水燃料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毒害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等,有些物品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危险性能。

(1)对有毒商品的包装要标明“有毒”的明显标志。防毒的主要措施是包装严密不漏、不透气。例如重铬酸钾为红色透明结晶,有毒,应用坚固铁桶包装,桶口要严密不漏,制桶的铁板厚度不能小于1 2毫米。对有机农药一类的商品,应装入沥青麻袋,缝口要严密不漏。如用塑料袋或沥青纸袋包装的,外面应再用麻袋或布袋包装。

(2)对有腐蚀性的商品,要注意防止商品和包装容器的材质发生化学变化。金属类的包装容器,要在容器壁涂上涂料,防止腐烛性商品对窗口的腐蚀。

(3)对黄磷等易自朽商品的包装,应将其装入壁厚不少于1毫米的铁桶中,桶内壁须涂耐酸保护层,桶内盛水,并使水面浸没商品,桶口严密封闭,每桶净重不超过50 千克。

(4)对于易燃、易爆商品,如有强烈氧化性的,遇有微量不纯物或受热即急剧分解引起爆炸的产品,就采用塑料桶包装,然后将塑料桶装入铁桶或木箱中,每件净重不超过50千克,并应有自动放气的安全阀,当桶内达到一定气体压力时,能自动放气。

7.特种包装技术

特种包装技术主要包括充气包装、真空包装、收缩包装、拉伸包装和脱氧包装等。

 第二节包装材料成本的计算

一、购入材料成本的确定

企业的材料除少数自制外,大部分是通过采购取得的。购入的材料如何计算? 哪些项目包括在采购成本之内?对此,财政部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有所规定和说明。外购材料的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1)买价,即购买价格,对于购货时存在的购货折扣应以扣除,即购入的材料物资,按扣除折扣后的净额计价。

(2)材料入库前发生的各种附带成本,包括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仓储费等)、在运输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购入材料负担的不能抵扣的税金和其他费用等。

由于每次采购的不是一种材料,那么外购材料的采购成本可按下列程序计算:对于买价,可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对于各种附带成本,凡能分清归属的,可直接计入各种材料的采购成本,不能分清的,可根据各种材料的特点,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种材料采购成本。其分配方法通常按重量、体积、买价等分配。例如,企业从外购入甲材料1 000千克,不含税单价为10元,乙材料2 000千克,不含税单价为8元,共支付运杂费300元,运杂费按材料重量比例分摊,则甲、乙两种材料的采购成本计算如表7-1所示。

二、发出材料成本的计价

同种材料进入仓库的批次不同,材料的单位成本价格也不同,因此,出库材料的成本价值和仓库中现有材料价值的计算应确定合适的计价方法。

发出材料和结存的历史价值计算一般有四种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平均成本法、特定成本法。上述四种方式只与成本价值流动有关,而与真实的货物流动无关。这四种方法在上一章曾详细介绍,请参见。

三、材料收发的控制

多数企业的包装材料成本在包装成本中都占较大比重,管理上必须严加控制既要防止企业在材料上占压资金,也要保证库存材料满足包装生产上的需要。为此,在材料收发业务中必须按照规定填制材料收发凭证,办理材料入库出库手续,这是搞好材料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一)材料收入的凭证

企业材料收人的来源有外购、自制、回收废料及车间余料退回和委托加工材料收入等。材料由外部运输单位或企业运输部门运到企业材料仓库时,仓库应根据发货票所列的品种、规格和数量进行核算、验收。验收以后,应该填制“收料单”。

为了便于收料单的分类、汇总,一张收料单一般只能填列一种材料,对于同一供应单位、同一品种在同一日内分批到达的材料,可以先分批进行备忘登记,日末汇总填制一张收料单。

当自制完工的材料及收回的车间余料和废料交库时,应该填制材料交库单中填写实收数量,并由交料人员在交库单上签章,以明确责任。

车间或部门余料退回仓库,应该填制退料单,退料单的格式与材料交库单基本相同。对于已领未用,但下月需要继续耗用的材料,为了避免本月末交库、下月初又领用的烦琐手续。可办理“假退料”,即填制本月退料单(或作红字填制领料单),同时填制下月领料单,材料实物并不移动。这样不仅简化了领料手续,而且可以保证正确计算各月的包装成本。

(二)材料发出的凭证为加强领用材料的控制,努力节约材料消耗,同时为正确核算包装成本和材料费用提供依据,仓库发出材料时,应由领料单位填制领料凭证。领料凭证一般有下述几种。

1.领料单

领料单是一次使用有效的凭证、每领一次枓填写一份,适用于没有消耗定额或不经常领用的材料,由领料车间根据计划填写。在实际工作中,领料单一般一式四联,一联留领料单位,一联留仓库,两联送交会计部门,作为登记总账和计算成本的依据。

2.领料登记表

此表是一种多次使用的累计领发料凭证,适用于车间、班组需要经常领用、价值较低的消耗性材料,此表可每月按一单一料开设,一般一式三联,平时存放在仓库,领料时,由领料人在登记表上签收;月终汇总后,一联留存仓库,一联交领料单位,可以大大减少日常领料凭证的填制手续,而且便于月末材料耗用的汇总工作。

3.限额领料单

它是一种对所指定的材料在规定限额内多次使用的领发料凭证,适用于经常领用有消耗定额的材料。

限额领料单是由生产计划部门或供应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材料消耗定额等有关资料核定编制的。限额领料单中事先填明领料单位、材料用途、领料限额等。限额领料单一式两联,一联送交仓库据以发料,一联交领料部门据以领料。

采用限额领料单,应严格按规定发料,对于不按批准数量超额领料或变更规定材料的领料,仓库有权拒绝发料。如果由于增加产量需要增加限额时,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核,办理追加手续。如果由于浪费或其他原因需要超过限额领料时,应另填领料单,说明理由,经批准后据以领料。对于变更规定材料,领用代用材料时,还应经技术部门审批后,才能向仓库领料。

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可以有效控制材料的消耗,有利于节约材料,降低包装的材料费用,并可简化领料手续,减少领料凭证,便于核算。总之,企业应根据各种材料收发业务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收发凭证,做到既加强材料收发的管理、控制,又减少凭证数量,简化核箅手续。

四、包装机械费用的计算

包装机械费用主要是指包装机械的维修费和折旧费。

包装机械的折旧费是指包装机械因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而定期逐渐转移到包装成本中的那一部分价值。影响折旧费的主要因素有包装机械的原值、折旧期限、净残值和计提折旧的起止时间。计提折旧费的主要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企业一旦选择某种折旧方法,则不得随意改变。包装机械的维修费是包装机械发生部分损坏,进行修理时支出的费用,可以分为中小修理和大修理。中小修理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包装成本,大修理的费用由于其支出费较大,可分期计和包装成本。

包装机械费用的具体计算与装卸搬运机械费用的计算基本相同。

五、包装技术费用的计算

包装技术费用包括包装技术设计费用和包装技术实施费用。

(一)包装技术设计费用

包装技术设计费用是指设计人员在包装技术的设计过程中所发生的与设计包装技术有关的一切费用,主要包括设计人员的工资、设计过程中领用的材料或产品及各种费用支出。

1.设计人员的工资,包括设计人员的标准工资、资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设计人员的工资,应根据其考勤记录和个人工资标准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月工资=月标准工资+各种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各种奖金-病假或事假应扣工资

2.设计中领用材料或产品。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能需要经过反复试验,为试验领用的材料,其成本与企业当期领用的材料(包装材料)成本相同;为试验领用的产品,其成本与企业计算的产品成本相同。

3.与设计有关的各种费用支出以实际支出额为准。

(二)包装技术实施费用

包装技术实施费用包括包装技术所需的内包装材料费用和一些辅助包装费用。

1.内包装材料费用

企业在实施防震、防潮、防锈、防霉等技术时,常需要一些起减震、防震、防潮、防虫等作用的内包装材料,常见的有充气塑料、塑料泡沫、干燥剂、防潮纸等。这些内包装材料的成本为实际发生的成本。为简化计算,也可用计划成本进行计算,期末再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2.其他费用

包装技术的其他费用是指为了实施包装技术而发生的,不属于内包装材料费的其他一些费用,如清洗水费、控制温度的电费、水费,可根据实际耗用的数量和水电部门规定的水电单价计算。

六、包装人工费用的计算

同装卸搬运人工费用一样,包装人工费用的计算必须有准确的原始记录资料,包括工资卡、考勤记录、工时记录、工作量记录等原始凭证,企业的会计部门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和企业规定的工资标准、工资形式、奖励津貼等制度,按照考勤记录、工时记录、产量记录等资料,计算每个包装工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工资。其具体计算与装卸搬运人工费用的计算相同,支付给所有包装工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工资总额即为包装人工费用。

第三节 包装成本的管理与分析

一、包装成本的控制

(一)包装材料的标准成本

包装材料的标准成本是指各种材料标准用量与标准价格的乘积。   .

1.标准用量

标准用量是指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包装产品或包装单位产品所需用的材料数量。它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生产中必要的损耗和不可避免的废品损失所耗用的材料。标准用量应以技术分析为基础合理地进行确定。

2.标准价格

标准价格是指采购部门按供应单位的价格及相关因素所确定的各种材料的单价,包括3.买价和运杂费等。

包装材料的标准成本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包装材料标准成本=材料的标准价格×单位产品的标准用量

例如,某包装物需耗用A、B两种材料,其包装材料的包装成本计算如表7-2所示。

(二)包装人工费用的标准成本

包装人工费用的标准成本是指包装单位产品所需的标准工时乘以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包装单位产品所必须消耗时间,包括包装所用工时,必要的间歇和停工时间等。另外,还要考虑机器设备的故障以及劳动组织工作等因素。

标准工资率是指按单位产品或单位标准工时支付的直接人工的工资,一般按现行的工资制度规定的工资水平计算确定。如果采用计件工资制,就是单位产品空应支付的计件工资额。如果采用计时工资,就是单位标准工时应分配的工资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小时标准工资率=预计支付直接人工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

标准总工时是指在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下能够完成的最大包装能力,通常用直接人工工时数和机器小时数表示。人工标准工资由劳动部门制定。根据以上两个标准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直接人工标准成本: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小时标准工资率

例如,某包装车间人工费标准如表7-3所示。

(三)包装机械费用的标准成本

包装机械费用的标准成本是指包装单位产品所需的标准工时乘以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可采用包装人工工时,标准分配率是根据事先制定的包装机械预算费用计算确定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包装机械费用标准分配率=包装机械费用预算额/包装人工标准总工时

包装机械标准成本=包装单位产品人工工时×机械费用标准分配率

例如:某包装机械费用项目如表7-4所示。

(四)包装技术费用的标准成本

包装技术费用既有变动费用,也有固定费用。

1.变动费用的标准成本

变动费用的用量标准常采用人工工时标准,它在制定人工成本标准时已经确定,其价格标准是每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根据变动费用预算除以人工总工时求得。

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费用预算/人工总工时

确定了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和人工的标准工时后,两者的乘积为变动费用标准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费用成本标准=人工的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2.固定费用的标准成本

固定费用标准成本的计算同变动费用标准成本的计算基本相同,先计算确定固定费用的单位工时标准分配率,然后根据预计的直接人工标准工时,计算出单位产品的固定费用标准成本。固定费用单位工时的标准分配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费用预算总额/人工标准总工时

则固定费用标准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费用标准成本=人工的标准工时×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

二、包装成本的分析

在进行包装成本分析时,一般按构成包装成本的各个项目,即按包装材料费用、包装人工费用、包装机械费用、包装技术费用分别进行分析。

因为每个项目的标准成本都是由标准用量和标准价格决定的,所以每个成本项目的差异也可以归结为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价格差异和用量脱离标准造成的数量差异,可用计箅公式表示如下: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价格差异+用量差异

其中:价格差异和用量差异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单价)

用量差异=标准单价×(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一)包装材料成本差异

包装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包装材料成本差异形成这个差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价格脱离标准;二是用量脱离标准。前者按实际用量计算称为价格差异;后者按标准价格计算,称为数量差异。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单价)

材料用量差异=标准单价×(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例7-1】明泰公司本月生产A包装物400件,耗用某种材料3 500千克,材料实际单价为0.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用量标准为6.2千克,每千克材料的标准价格为0.4元。试分析其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与用量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一标准成本=3 500 ×0.5-400×0.2×0.4 =1 750-992 =758(元)

其中: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3 500×(0.5 -0.4) = 35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3 500-400 × 6.2)× 0.4 = 400(元)

材料价格差异一般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应由采购部门负责。造成材料实际价格游离标准价格的原因有许多,如供应厂家价格变动、未按经济批量进货、未能及时订货而造成紧急订货、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途耗增加、不必要的加速运输方式、违反合同被罚等。对材料价格差异,有关部门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和认真调查,以便明确最终原因和责任的归属。

材料数量差异是材料在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反映包装部门成本控制的业绩,一般应由包装部门负责。材料用量差异形成的具体原因很多。若操作技术高,则节省材料;若操作技术低或操作疏忽,则可能造成废品和废料,从而导致材料的浪费。此外,机器或工具不适用,也会造成使用材料的数量超过标准。因此,材料数量差异原因也应做具体调査研究,以明确各部门应负的责任。

(二)包装人工成本差异包装人工成本差异是指包装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可分为“价差”和“量差”两部分。价差是指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资率而形成的人工成本差异,其差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又称工资率差异。量差是指实际使用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造成的人工成本差异,其差异资率计算确定的金额,又称人工效率差异。其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工资率=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例7-2】本月包装A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1 000小时,支付工资6 000 元;包装单位产品的人工标准成本是12元/件,每件产品的标准工时为2.4小时,即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试分析其工资率差异与人工效率差异。

直接人工差异=实际人工成本-标准人工成本 =6 000-400×12= 1 200(元)

其中:

工资率差异=1 000×(6 000 + 1 000-5)= 1 000(元)

人工效率差异=(1 000 -400×2.4)×5 = 200(元)

工资率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工资的调整、出勤率的变化、加班和使用临时工资,其原因复杂而且难以控制。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的形成原因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工人经验不足、新上岗工人增多、包装设备的完好程度、作业计划安排周密程度、动力供应情况等。工人效率差异的责任主要由包装部门负责,但也可能有一部分应由其他部门负责。例如,因材料质量不好而影响生产效率,从而产生的人工效率差异,则应由供应部门负责。

(三)包装机械费用成本差异

包装机械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实际包装机械费用与标准包装机械费用之间的差额。

包装机械费用在企业中属于固定费用,它经企业选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后计算确定,一般无特殊原因不再变动,与企业包装业务量多少无直接关系。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不同,差异分析时不考虑包装量的变化。包装机械费用成本差异可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

耗费差异是指包装机械费用的实际发生金额与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耗费差异=包装机械费用实际发生额-包装机械费用预算

能量差异是指包装机械费用预算与包装机械费用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或者说,是实际包装量的标准工时与包装能量的差额用标准分配率计算的金额。它能反映未能充分使用现有包装能量而造成的损失。其计算公式如下

能量差异=包装机械费用预算数-包装机械费用标准成本

              =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公式)×固定费用标准分配率

【例7-3】本月包装A产品400件,发生机械费用1 600元。实际工时1000小时;

企业包装能量为500件,即1 200小时 每件产品的包转机械费用标准成本为2.4元/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4小时,即标准分配率1元/件。试分析其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计算过程如下:

包装机械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包装机械费用-标准包转机械费用=1600-400×2.4=640(元)

其中:

耗费差异=1 600-1 200× 1 = 400(元)

能量差异=1 200×1-400 2.4×1 = 240(元)

三、包装费用的管理

包装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物流企业应加强对包装费用的管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合理选择包装材料,降低包装费用。在保证产品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代用材料,如用国产材料代替进口材料,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代替价格昂贵的材料。这种方式不仅在经济上合算,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2)发展包装机械化,降低包装费用。采用机械化包装,可以确保包装质量。提髙包装作业效率,促进包装规格化、提高物流连续作业水平、降低包装劳动强度、改包装工作条件,还可以减少物流过程费用。

(3)实现包装的标准化。实现包装的标准化可以保证包装质量,并使包装的外部尺寸与运输工具、装卸机械和配合,不仅方便物流过程的各项作业,同时也降低了物流过程的费用。

(4)包装物的回收和旧包装利用。我国生产企业每年产生的旧包装数量惊人,回收利用潜力巨大。企业回收利用旧包装不仅能解决企业的部分急需,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及时解决产品的包装问题,保证产品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我国资源有限,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紧张,而包装材料对资源的消耗量较大,企业如能回收利用旧包装,则能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资源。

以上信息有错误